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?”这就是著名的“钱学森之问”。自2005年提出至今,已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。
2016年教师节前夕,习总书记提出了:“当前,在我国,义务教育取得重大成果,但杰出人才的培养仍显不足,从知识型、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新型、创造性人才培养方法转型迫在眉睫。”
那么,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做什么?怎么做?
一、实践教学的理念
1.实践教学概念
王阳明提出“知行合一”,在教授弟子时强调要在“事上磨炼”。陶行知提出“生活即教育”、“社会即学校”、“教学做合一”。
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,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学生的重要环节,是理论联系实际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。
在国家事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中,李克强总理提出,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促进提高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。西安科技大学《 “十三五”教育事业发展规划》中指出,人才类型定位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。GIS专业在2013年和2016年分别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,强调学生创新工程应用能力培养,并大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,同时指出了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的必要性。
2.实践教学的认识
我认为,实践教学,重在实践,而实践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向言传身教,还需要学生亲身体验、自主探索,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转换传统角色,以人为本,以学生发展为本。
实践教学,当以学生为主体,引导学生主动发展。
面向学生完整的学习和生活世界,为其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。
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,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
3.实践教学目的
目前,高校教学质量的衡量,更多偏向大学生实践能力、创新创业能力、社会适应性(综合素质),这同时也为我们的实践教学指明了培养方向。
实践能力——课程灵活设计、内容多样,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;
创新创业能力——课堂外引导学生发散思维,鼓励其发展专业以外的技能;
社会适应性——开展第二课堂,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与社会接轨;
4. 实践教学环节
如下图1所示:
图1 实践教学的环节
二、实践教学体会
1.问题
学生“没听懂”
4 将研究经验和成果引入课堂,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
4 学生反映实践素材信息量太多,跟不上老师节奏
4 学生与实践活动没有共鸣,学过的方法不能应用到实践
4 课程结束后,对“做什么”没有概念
2.反思
4 自己的知识、经验和能力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良好的教学效果;如果是有经验的教师或工程师,他们是如何传授实践经验的?
4 如何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实践课程设计,对知识和素材重新进行梳理,将梳理的思路变成方案,指导解决实际问题。
4 理论与实践不能脱节,身边的实践引导学生思维的连动。
4 除了专业实践以外,还要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。
3.思路
1)明确教学目的,体现专业特色
每堂课必须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的,教学内容能体现本专业的特色,所有引进课堂的研究经验和成果都为教学目的服务。
以地理信息应用实践一课为例,现有教材大多关注自然地理过程分析、土地信息系统等方面,与测绘学科结合不够紧密,于是我引入国情普查、空间规划、数字矿山等目前学科前沿的应用案例和部分公开数据,既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,又能让学生了解相关实践案例和学科前沿,增强了课堂内容的实践性。
2)实践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导
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导,引导学生自主思考、交流探讨,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例如空间分析课程,主要讲述地理空间数学统计和分析,教学难度大,在教学过程中,我发现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地理问题,在课堂上用报告的方式进行讲述,大家交流互动之后我再讲述基本原理和相关专业案例,这种方式能收到很好的效果。
3)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实践
按照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,学生必须进行有创新性的研究或实践活动,这不但使学生面临挑战,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。
第二课堂包括:通识实践层次、专业实践层次、综合实践层次。
4)开展校内外交流座谈会
参加学生座谈会,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。
将毕业生带回课堂,讲述毕业生开始实践工作之初通常遇到的问题,如项目投标工作、总结报告的写作,以及如何面对复杂工程问题或实践难题,学生之间的言传身教往往更有说服力。
邀请企业员工或毕业生为学生进行实践和就业培训。
4.应用
1)教学内容设计
4 结合理论教学:实践课很少单独设课
4 结合科研项目
4 结合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
避免:
4 学生总跟着固定套路一步一步做,甚至做出来了也不理解
4 过早提供解决方案
4 不能一味追求精度和最优解
4 没有学生展示的机会
2)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
4提供素材,从学生关心或提出的实际问题营造实践教学情景
4 远离讲台,和学生保持沟通和互动
4 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
4 线下通过qq、微信、课程教学平台实时解答问题
4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
-让学生讲自己的参与过的科技创新活动
-教学实验中增加学生自主研究和实践环节
5.改进实践课程考核评价
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方案和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环节,考核内容要兼顾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。
鉴于学生在课堂实验、课外实践、研究和写作方面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,因此,也须将这些因素纳入考核评价体系,全面检验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成效。本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包括5个部分:
1)实验报告:实验定量、作业或报告递交定时;
2)课内测验:课堂随机进行小的实践考核,掌握教学动态,防止到期末考试积重难返,“变相”点名作用;
效果:培养了学生学习应用实践课程的良好习惯;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保证了课堂出勤率95%以上;
3)课程设计:
时间:开学布置实践任务和要求
内容:与课程相关的自拟命题或者课堂布置的实践项目
形式:按照毕业答辩的形式总结PPT或录制视频答辩,评估还包括课堂交流和讨论部分,最后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评定成绩等级,优秀实践、创新作品加分、双语做工作汇报加分。
4)课堂交流:课堂主动提问或回答问题,参与课堂交流。
效果:学生参与度比较高,培养创新意识和课外实践兴趣。
5)实验考试:强调实践能力,以“空间分析”课程为例:实验考试采用机试的方式,包括以数据处理、分析、空间统计和综合应用为主的必做部分和以空间分析建模、三维可视化为主的选做部分。
效果:学生实践积极性提高基本杜绝了作弊,端正了学风、考风
这个体系的实施难度和不足:
1)学科交叉很多,涉及的体系庞大,一位教师很难客观评价。
2)多门课程都全面考核,学生会超负荷;任课教师也会面临更重的教学任务。
思考:多门课程综合评价?即:在学分制体系之下,同一时间跨度、多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共同出题,综合实践考试的题目包含原来每门课程内容核心知识和能力,更包含能够将多门课程的实践有机融合的考核内容。
优点:
1)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
2)引导学生跨越课程、学科、专业的分界去思考和解决问题
难点:
1)改进实践教学,在实践教学中先行渗透其他课程的内容
2)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
三、总结
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、创新创业能力、社会适应性,这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,因此,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法知识,还要具有在广度和深度上可延展的思维,更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精神。
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,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,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展,各种超文本的知识通过各种媒体充斥在我们周围,面对堆积如山的信息,如何甄选对自身有利的信息并应用到专业实践中,这是教师和学生需共同面对的问题。
在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发展之下,未来的课堂将不单纯是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地方,相反,它将成为一种社交环境,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,以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生涯。